马口铁是一种在薄钢板表面镀锡制成的金属材料,得名于早期通过手工敲打马口(镀锡层)的工艺。这种材料兼具钢板的强度和锡层的耐腐蚀性,其典型厚度在0.15-0.5mm之间(常见规格0.18mm/0.20mm/0.23mm),锡层厚度则控制在2.8-11.2g/m²范围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名称带有"铁"字,但现代马口铁基材实际采用低碳冷轧钢板(含碳量≤0.12%),通过电镀或热浸镀工艺形成复合结构。
在包装领域,马口铁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性能。其镀锡层能有效阻隔氧气和水分,配合内涂工艺(如环氧酚醛树脂涂层6-8μm)可使食品保质期延长至2-5年。与铝罐相比,马口铁容器的机械强度更高(抗压强度可达600kPa以上),特别适合需要高温杀菌(121℃/30min)的罐头产品。同时表面良好的印刷适性(白度≥75%)使其成为化妆品盒、茶叶罐等高端包装的首选。
生产工艺方面,现代马口铁普遍采用连续电镀线(CEL),通过控制电流密度(15-40A/dm²)和电解液温度(40-65℃)来精确调节锡层结晶形态。先进的软熔技术(电阻加热230-260℃)能使锡铁合金层(FeSn₂)占比稳定在1-2g/m²,这种微观结构直接影响材料的焊接性能(焊接电流7000-9000A)和抗硫化性能。值得注意的是,日本JIS G3303标准与国标GB/T 2520对表面缺陷的界定存在差异,出口产品需特别关注针孔(≤8个/m²)和划痕(深度≤1μm)等关键指标。
环保属性是马口铁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其100%可回收特性(回收率超90%),配合减薄技术(三片罐罐身料已降至0.12mm),单位包装材料碳足迹较1990年降低了约35%。创新型的无铬钝化工艺(采用钛锆体系)更使其通过欧盟EU10/2011食品接触材料认证。随着DR材(二次冷轧)技术的普及,马口铁在强度(硬度HR30T达58-72)和成型性(r值≥1.8)方面的平衡达到新高度,这为异形罐(如多角形饮料罐)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