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碲酸铜(分子式CuTeO3)市场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这与光伏产业链供需关系变化密切相关。需要重点关注上游碲原料的供应情况,特别是随着铜冶炼副产品回收工艺改进,碲金属(纯度99.99%)的产量持续攀升,直接降低了亚碲酸铜的生产成本。此外,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迭代也影响了市场需求,当前主流N型电池对碲化镉薄膜的需求增速放缓。
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疲软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亚碲酸铜作为光电转换材料主要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组件(转换效率约18-22%),但近年来晶硅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使得薄膜电池市场份额萎缩约30%。同时,新兴钙钛矿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薄膜电池的市场空间,导致亚碲酸铜库存积压显著。
从供给端来看,中国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加剧了价格竞争。2023年国内新建的5条亚碲酸铜生产线(单线年产能200吨)陆续投产,使总供给量短期内增长近40%。而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放缓至15%左右,供需失衡使得厂商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消化库存,目前现货价格已跌至280-320元/千克区间。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盟对中国光伏材料的反倾销调查虽未直接针对亚碲酸铜,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采购趋于谨慎。加之美元持续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普遍承压,进口商采购意愿下降明显,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