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矿物的浮选活化需要针对性调整矿物表面性质。由于氧化锌矿物天然可浮性差,必须通过化学药剂改变其表面特性才能有效分选。活化过程中通常使用硫化钠或硫酸铜作为活化剂,这些药剂能与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疏水性的硫化锌薄膜。
矿浆pH值对活化效果影响显著。在弱碱性环境(pH8-9)中,氧化锌矿物表面更容易与活化剂反应。实际操作中需要精确控制石灰用量,既要保证矿浆稳定性,又要避免过量碱性物质抑制后续捕收剂作用。如何平衡药剂配比?这需要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最佳参数组合。
硫化处理是活化关键步骤。硫化钠分解产生的S²⁻离子与氧化锌表面反应生成ZnS薄膜,这种转化使矿物表面呈现类似硫化矿的特性。但过量硫化钠会导致矿浆中残余硫离子浓度过高,反而抑制浮选。经验表明分阶段添加硫化剂能提升活化效率,特别是针对嵌布粒度较细的氧化锌矿物。
活化剂选择直接影响选矿成本。硫酸铜虽活化效果显著,但价格较高且可能污染环境。近年来研究发现,组合使用有机活化剂与无机盐类可降低药剂消耗量。某选矿厂实践表明,采用腐植酸钠与少量硫酸铜协同作用,活化效率提升23%的同时减少重金属排放。
矿物表面清洁度决定活化成败。氧化锌常与褐铁矿、黏土矿物共生,这些杂质会包裹目标矿物表面。预先脱泥处理能有效去除细泥干扰,采用水力旋流器分级可提高矿物表面与药剂的接触概率。特别要注意矿石氧化程度差异,深度氧化矿往往需要更强力的活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