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块矿石是否适合选矿?关键在于矿石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经济价值。矿石必须具有可分离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比如磁铁矿可通过磁性差异分选,而金矿常依赖密度或化学浸出。嵌布粒度直接影响选矿难度,细粒嵌布的矿石需要更复杂的破碎流程。若矿石中有害杂质含量超过冶炼标准,即使品位高也可能被淘汰。
需要重点关注矿石的可选性试验结果,特别是浮选回收率、重选精矿品位等指标。例如某铜矿原石品位仅0.5%,但黄铜矿结晶完整易解离,通过浮选可获得25%的精矿。相反,某些含粘土过量的铁矿即使含铁量达40%,也会因选矿成本过高失去开发价值。当前市场价格波动更让低品位矿石存在风险,2023年锂辉石价格暴跌就导致多个选矿项目停摆。
矿石硬度是否与选厂设备匹配?这是常被忽视的关键点。某钨矿项目曾因矿石硬度超出球磨机设计标准,导致能耗增加30%。含水率超过15%的矿石需要额外干燥处理,这会直接拉高运营成本。地质条件同样重要,氧化带发育的金属矿会产生大量难选氧化物,像红土镍矿就必须采用特殊湿法冶炼工艺。
环保法规正在重塑选矿标准。含砷量超标的金矿已被多国禁止氰化浸出,迫使企业改用生物氧化等新技术。尾矿库建设成本占项目总投资的12-18%,这使得低品位矿石更难通过环评。现在智能分选技术兴起,XRT射线分选机已能处理30-100mm块矿,为复杂矿石开发提供新可能。
选矿可行性需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澳大利亚某铅锌矿因伴生银含量提升经济性,最终入选品位下调1.2个百分点。但刚果某钴矿虽品位达标,却因电力短缺导致选矿成本翻倍。说到底,适合选矿的矿石必须同时满足技术可行、成本可控、市场稳定三大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