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线的分类方式主要取决于材料成分和物理特性,其中奥氏体不锈钢(304/316等含16-26%铬、8-22%镍)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可塑性占据主流市场。马氏体不锈钢(如410含11.5-13.5%铬)通过热处理可获得更高硬度,特别适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和刀具。铁素体不锈钢(430含16-18%铬)虽然成型性稍逊,但具有更优的抗氧化性能,常用于汽车排气管等高温环境。
从加工工艺角度看,可分为冷轧不锈钢线(表面光洁度Ra≤0.8μm)和热轧不锈钢线(直径通常大于5mm)。冷加工处理的线材具有更高强度(抗拉强度可达1600MPa),而退火处理的线材延伸率能提升至40%以上。特殊工艺还包括电解抛光线(表面粗糙度<0.2μm)和磁性处理线(残磁<5高斯),这些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应用广泛。
按用途细分时,焊丝用不锈钢线(ER308L含19-21%Cr)需要严格控制硫磷含量(≤0.03%),编织用细线(直径0.03-0.5mm)则更关注扭转性能(≥15次/100mm)。医疗器械专用线材(如317LVM)必须通过ASTMF138认证,而建筑结构用线(304H)则侧重高温强度(650℃下仍保持300MPa)。值得注意的是,海洋工程用的超级双相不锈钢线(2507含24-26%Cr)同时具备PREN≥40的耐点蚀能力和700MPa的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