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选矿试验报告的核心在于清晰呈现试验过程与结论。报告需围绕矿石性质、试验方法、数据分析及结果建议展开,确保逻辑连贯、数据精准。如何让报告既专业又易懂?关键在于用简洁语言描述复杂流程,避免堆砌术语,同时突出重点信息。
试验目的需在开篇明确说明。例如,确定某铁矿的最佳分选参数或评估某铜矿的可选性,直接点明目标能引导读者快速理解报告方向。描述矿石样品时,需涵盖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必要时附上检测机构或仪器型号,增强可信度。比如某金矿样品含金量0.8克/吨,硫化物占比12%,这些数据直接影响后续选矿方案设计。
试验方法部分要细化操作步骤。跳汰机分选粒度控制在2-5毫米,浮选药剂用量梯度设为50g/t、80g/t、110g/t,这类具体参数能体现试验严谨性。注意用时间顺序串联关键流程,如“破碎筛分后先进行重选预富集,再结合磁选精选”,自然过渡替代列表式表达。
数据分析是报告的核心竞争力。将回收率、精矿品位等指标制成对比表格,同步用趋势图展示药剂用量与指标变化关系。重点解读异常数据,比如浮选精矿品位突然下降是否与pH值波动有关。通过设问“为何二次磨矿后回收率提升15%?”引发读者思考,再用矿石解离度数据给出合理解释。
结论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明确推荐工艺流程时,需结合经济效益分析,例如“采用阶段磨选方案虽增加10%成本,但精矿售价提高25%”。对于未解决问题,可提出扩大试验或工业试验建议,为后续决策提供路径。报告末尾附上原始数据表和检测报告扫描件,能显著提升专业度。
撰写时注意段落节奏变化,技术细节用80字短段快速带过,关键结论用200字展开论证。主动语态强化责任主体,如“试验组调整浮选时间”比“浮选时间被调整”更直接。最后通读检查数据一致性,确保图表编号与正文引用完全对应,这类细节决定报告的专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