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原矿和选矿的关键在于观察矿石的物理特征和加工痕迹。原矿指直接从矿山开采出来、未经人工分选的天然矿石,通常呈现混合杂质与目标矿物共生的状态。选矿则是通过破碎、筛分或化学处理等方式提纯后的矿石,其矿物含量明显提升且杂质比例降低。例如一块表面粗糙、带有明显岩石包裹体的铜矿石多为原矿,而呈现均匀颗粒状并散发金属光泽的更可能是选矿产物。
如何快速分辨两者呢?最直观的方法是看矿石的纯度差异。原矿往往含有大量伴生矿物,比如石英、方解石等非目标成分,颜色和质地显得混杂。选矿后的矿石经过筛选或浮选工艺,目标矿物集中度显著提高,同一批矿石颗粒大小和成分趋于一致。拿铁矿举例,原矿可能夹杂红色赤铁矿与灰色岩石碎片,选矿后则多为深黑色磁铁矿颗粒。
重量差异也能提供重要线索。经过重力选矿的金属矿石密度更高,同等体积下比原矿更重。铅锌矿选矿产品握在手里会有明显的压手感,而原矿因含较多轻质脉石矿物,重量相对较轻。这种方法需要对比参照物,单独判断时需结合其他特征。
加工痕迹是另一个判断依据。原矿表面常见自然形成的晶簇或氧化层,棱角较为天然。选矿产物在破碎、研磨过程中会产生机械加工痕迹,比如棱角磨损或出现规则断面。金矿原石可能保留树枝状自然金结构,而经过氰化法处理的选矿金砂则呈现均匀的微粒状态。
经济价值差异也能辅助判断。原矿因含有杂质,运输和冶炼成本更高,市场价格通常低于选矿产品。采购方可通过检测报告中的金属含量数据区分,原矿的品位值波动较大,选矿产品指标相对稳定。掌握这些鉴别技巧能有效避免交易中的品质纠纷,特别是在矿石贸易和资源评估场景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