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选矿主要依赖浮选工艺,药剂选择直接影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常用的捕收剂包括油酸、氧化石蜡皂及新型环保药剂,抑制剂多采用水玻璃、淀粉或栲胶,pH调整剂则以碳酸钠为主。药剂组合需根据矿石成分灵活调整,例如含方解石的萤石矿需强化抑制剂用量。
为什么油酸在萤石浮选中效果显著?油酸分子能与萤石表面钙离子形成稳定化学吸附,选择性好且成本低。但低温环境下易凝固,需搭配柴油或煤油增强分散性。近年开发的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适应性更广,尤其在处理复杂伴生矿时表现突出。
抑制剂选择需重点关注脉石矿物类型。水玻璃对硅酸盐抑制效果显著,而过量使用会导致萤石颗粒过度分散。淀粉类抑制剂环保性更优,特别适合处理含重晶石的矿石。实验表明,将栲胶与柠檬酸复配使用,能有效解决方解石与萤石分离难题。
矿浆pH值调控不可忽视。碳酸钠能将矿浆稳定在8-9.5的最佳浮选区间,同时沉淀有害金属离子。实际操作中需实时监测pH变化,避免因矿石成分波动影响浮选指标。部分矿山采用分段加药法,先加调整剂后加捕收剂,使药剂作用更充分。
环保趋势推动药剂体系革新。无磷抑制剂和生物降解型捕收剂研发加速,既能满足选矿需求又降低环境负荷。某矿山改用复合生物药剂后,尾水COD值下降40%,精矿品位反升2.3个百分点。这种技术突破为萤石选矿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