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铅锌矿选矿的最佳pH值通常在8.5至12之间波动,具体需根据矿石成分和药剂类型动态调整。铅矿物浮选多在弱碱性环境(pH8-9.5)进行,而锌矿物则需更强碱性条件(pH10-12)。实际生产中,优先浮铅时控制pH9左右,锌矿物被抑制;后续浮锌阶段则需将pH拉升至11以上,通过石灰调节矿浆酸碱度是常见手段。
为什么pH控制如此关键?矿物表面的电荷状态直接影响捕收剂吸附效率。当pH值低于8时,硫化铅矿物表面易形成亲水层,导致捕收剂难以有效吸附。现场操作中常出现矿石氧化导致pH自然下降的情况,这时需要实时补加石灰乳维持稳定。某选厂案例显示,将铅浮选段pH从8.2提升至9.1后,铅精矿品位提高了3.2个百分点。
锌矿物对pH变化更为敏感。当pH超过11时,硫化锌表面电位显著改变,有利于黄药类捕收剂的选择性吸附。但过量石灰可能造成矿泥团聚,影响分选效果。某矿山通过引入pH自动控制系统,将锌回收率稳定在89%以上,同时药剂用量减少15%。需注意不同产地矿石的脉石成分差异,含碳酸盐矿物较多的矿石需要更高pH调节剂用量。
操作工日常监控时既要看仪表数值,也要观察泡沫状态。当泡沫层出现大量粘稠矿泥,可能是pH过高导致矿物过度抑制。此时可取样进行快速浮选试验,用稀硫酸局部调整后观察矿物上浮情况。经验表明,维持矿浆pH波动幅度不超过0.5个单位能有效保障分选指标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