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矿选矿的核心在于根据矿石类型选择合适的分选方法。硫化镍矿通常采用浮选法提取镍精矿,红土镍矿则依赖湿法冶金工艺回收金属。矿石破碎至合适粒度后,通过磁选、重选等物理手段实现初步富集,这在处理含镍量低于1%的低品位矿时尤为关键。为什么有些矿山会采用组合选矿工艺?因为共生矿物特性差异直接影响分选效率。
硫化镍矿选矿重点在于解离有用矿物与脉石。球磨机将矿石研磨至0.074mm以下颗粒占比60%-70%时,黄铁矿、镍黄铁矿等有用矿物充分解离。浮选槽内加入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通过气泡吸附实现矿物分离。需要特别关注矿浆pH值调控,特别是当矿石中含镁矿物超过15%时,过量石灰添加可能抑制目标矿物上浮。
红土镍矿处理更侧重化学分解过程。高压酸浸技术能有效溶解镍钴金属,但褐铁矿型矿石需控制反应温度在250℃左右。堆浸法虽成本较低,处理周期却长达6-8个月。近年发展的回转窑干燥-电炉熔炼工艺,可将镍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这对处理高镁低镍的残积层矿石具有明显优势。
选矿设备配置直接影响运营成本。半自磨机相比传统破碎流程节能30%,但对矿石硬度适应性较差。浮选机叶轮转速需根据矿物粒度动态调整,过快会导致气泡兼并影响分选效果。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矿浆浓度,能自动调节药剂添加量,这种自动化控制使选矿厂能耗降低约18%。
环境保护要求推动选矿技术创新。废水循环系统现已覆盖85%以上镍选厂,尾矿干排技术减少库区用地40%。生物浸出法在实验阶段取得突破,利用嗜酸菌分解镍矿可使能耗降低50%。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高效清洁的镍提取技术将成为行业竞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