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矿是否容易选矿,关键看哪些指标?通常来说,萤石易选矿标准集中在矿石品位、矿物组成和嵌布特性三个维度。氟化钙含量超过35%的矿石可直接手选,这类高品位矿肉眼可见紫色或绿色晶体,破碎后能快速分离出精矿。若矿石中石英、方解石等脉石矿物占比低于20%,且与萤石晶体界限分明,浮选药剂用量可减少40%以上。
嵌布粒度直接影响破碎成本。当萤石晶体粒径大于2毫米时,粗粒级矿石通过简单筛分即可获得合格产品。某地露天矿曾利用阳光透射法分选大块萤石,单日处理量提升三倍。但细粒浸染状矿石需要多段磨矿,特别是当方解石与萤石呈网状交生时,连生体分离难度成倍增加。
矿浆酸碱度调控常被忽视。萤石在pH值8-10的弱碱性环境中浮选效果最佳,而方解石在此条件下会被抑制。江西某选厂通过添加碳酸钠调节矿浆,使精矿品位从85%跃升至97%。需警惕硫化矿伴生情况,含铅锌硫的萤石矿须预先脱硫,否则浮选泡沫层会异常黏稠。
现代光电分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标准。X射线分选机能识别0.5厘米粒级矿石的成分差异,对低品位复杂矿的处理优势明显。去年内蒙古某矿山引进该设备后,尾矿品位降至5%以下。这提示我们,技术进步正在重新定义"易选矿"的边界条件。
实际生产中还需考量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干法选矿设备虽能解决缺水地区难题,但处理含泥量高的矿石时,除尘成本可能抵消选矿效益。新疆某项目采用风力摇床分选,在保证回收率的前提下,每吨矿石节水1.8立方米,这种因地制宜的方案值得借鉴。